購物成大學生使用信貸主因

東南網(wǎng)訊 為了了解我省大學生的信貸情況,記者對來自不同學校的1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(diào)查。結(jié)果顯示,45%的大學生用過信貸,55%的人沒用過。學生們能接受的信貸額度,100元以下占8.82%,100—500元占26.47%,500—1000元占23.53%,1000—1500元占17.65%,1500—2000元占11.76%,2000元以上的占11.76%。通過調(diào)查,我們也發(fā)現(xiàn),大學生使用信貸的主要原因為購物。選擇的信貸平臺分布為:66%選擇傳統(tǒng)電商平臺(花唄,蘇寧等),35%選擇學生分期購物平臺(趣分期等),2.5%是單純的p2p平臺,22.5%選擇其他。

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的王同學熱衷于網(wǎng)上購物,經(jīng)常使用互聯(lián)網(wǎng)信貸?!拔冶容^常用的是花唄,遇到店鋪上新,不想錯過,就用免息分期購物,蠻實用的。”王同學說,她貸款最多的一次,是2015年“雙十一”,一共貸了2000多元,用來購物。

2000多元對于一個還沒有工作的學生來說,是一筆不小的數(shù)目,他們又是怎么還貸的呢?王同學告訴記者,其選擇的一些信貸平臺都是免息分期的,她每月將父母給的生活費劃出一部分還款,至今還沒有還不上錢的情況。

大多數(shù)學生認為風險可控

一個有固定收入的成年人在面對信貸問題的時候,都會三思而后行,擔心存在風險。不過,記者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對于信貸的風險問題,還沒有固定收入的學生們僅有少部分認為風險很大,大部分則認為會有風險,但風險可控。

來自廈門理工學院2013級會展經(jīng)濟與管理的林同學表示,自己不太喜歡使用信貸購物,因為有了這些金融產(chǎn)品,消費會變得不理智,萬一還不上款,就會有損信譽。

來自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的王同學則表示,自己選擇的都是一些比較成熟的信貸方式,并不擔心這中間會有風險,畢竟那么多人用著。而對于信貸,王同學最擔心的是自己忍不住,貸太多款來買東西。

對于現(xiàn)在的信貸模式, 雖然所有接受采訪的學生都認為其存在一定的風險,但是卻有85%的學生認為這種模式是合理的,因為這些信貸模式可以讓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(nèi)滿足需求。也有不少的學生認為,層出不窮的信貸,且不說其風險性,這種模式都很可能會造成大學生的過度消費。

“分期”功能被過分依賴

雖然現(xiàn)在很多平臺都有分期還款功能,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及時還款,但記者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還是有許多學生在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情況下,選擇提前消費,其中有37.5%的受訪學生表示,自己曾出現(xiàn)過還不上款的問題。

調(diào)查顯示,學生之所以還不上款,大多是因為沖動消費,也有部分學生是因為算不清利息,墜入信貸陷阱,以至于陷入信貸危機。只有小部分的人是因為投資失敗,導致未能及時還款。

來自福建師范大學大四的陳同學是一名藝術(shù)生,父母每個月給她1500元的生活費,但是這并不能滿足她的消費需求。在陳同學手上有3張信用卡,每張的額度在3000-5000元不等,但這些卡基本都是處于透支狀態(tài)。

陳同學告訴記者,每個月父母給她寄生活費,她都會第一時間還到各張卡上,這樣卡才能繼續(xù)使用。除此之外,陳同學經(jīng)常外出兼職,也有一些收入,但是幾年下來,幾張信用卡依舊都是處于透支狀態(tài)。

當記者問到是否擔心到時候還不上款時,陳同學的回答讓記者頗為驚訝:“我每個月只要還最低還款額就可以了啊,最多就是多還點利息嘛,剩下的錢,以后工作了不就可以慢慢還了!”

建議:找正規(guī)企業(yè)理性消費

廈門理工商學院的屈中標老師認為,金融產(chǎn)品的興起是一種消費趨勢,大學生適度嘗試一下還是可以的。但是,現(xiàn)在這個體系發(fā)展尚不完善,市場中存在諸多亂象,風險較大且有可能存在陷阱,有些產(chǎn)品可能設(shè)置較高利率,或者收取高額手續(xù)費,或者采取手段刺激消費,大學生稍不注意可能欠款太多,以至于難以還上。

屈中標老師建議,大學生還是應該理性消費,如果要使用這類信貸產(chǎn)品,應盡量找正規(guī)網(wǎng)站和企業(yè)。